“非不为也,实不能也。”
我们是父母亲人养育大的,在他们身边生活了十几二十年,甚至更久。他们身上的优缺点会无可避免地浸染我们,让我们渐渐也有了和他们类似的,或者互补的行为模式。而且,我们常常会对这些优缺点有强烈的
情绪反应——因为我们与它们相处日久,是切身的感受者。
所以才会有那句话:“给人伤害大的往往是至亲之人。”
所以,长大后,我们常常容易陷入这样一种矛盾之中:出于对父母亲人的深深的爱,我们越有力量,就越希望能对他们好些,让他们更快乐。但另一方面,如果那些缺点曾经伤害我们很深,让我们发展出与之相反的三观或行为标准,那么这些缺点在现在的我们眼中,也就会越刺眼。
有些人认为,既然是父母至亲,我们就应该包容他们的这些缺点,好好对待他们。但实际上,这件事情对某些人、某些
家庭而言,做起来非常困难。因为曾经的伤害是真真切切的,内心积压的痛苦与负面情绪可能都还没得到处理。如果我们还没疗愈曾经的自己,就要去包容、原谅伤害自己的人,也许一时之间我们可以在形式上做到,但必然会导致内心力量的极大损耗,如果长期这么做,很有可能就会心力不济。这时,就会出现开篇我们说的那种情况:“非不为也,实不能也。”不是我们不做,而是内心力量实在是跟不上了,无能为力。
天津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对大家说,当我们发现自己很想对亲人好,却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时,不要急着自我谴责,也许,这时你更应该做的是给自己一个交待,一次疗愈的机会。
上一篇: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
下一篇:天津心理:为何人生需要谎言?